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至此,1957年提出,1982被我国定为基本国策的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宣告走入历史尘埃,取而代之的是三胎的到来。
一言难尽的二胎与计划生育
1957年原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中国 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但在当时淹没在“人多力量大”的思潮之下。25年后,1982年,基于马寅初《新人口论》的理论,计划生育被定为国策。
此后近半个世纪,中国的生育政策一直是坚持一对夫妻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方针。更是提出“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整体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某村宣传计划生育标语!)
(图片来源网络:某乡镇计划生育标语!)
(图片来源网络:某村宣传计划生育标语!)
(图片来源网络:某村宣传计划生育标语!)
(图片来源网络:某村宣传计划生育标语!)
(图片来源网络:某村宣传计划生育标语!)
归根结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人口增长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生产力和资源无法供给给更多的人口。
建国初期,我国仅有4亿人口,到1968年,仅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我国的人口数量就翻了一番达到8亿人。迅速膨胀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社会、自然资源,就需要把本就供应紧张的资源再次分开一半到新增人口中去,因此造成了我国长时间都需要“布票”、“肉票”、“煤油票”“粮票”等一系列票据来决定资源的分配。
三胎的背景
1982实施计划生育时作为基本国策时,我国的人口为10.2亿人。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而我国的人口已经达到14.1亿人。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
(图片来源网络)
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的需求使得我国足以有质量的养活更多的新增人口,同时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更多的生产力,而我国实际出生率从2000年开始就呈现逐步下滑态势的。在此背景下,三胎政策才最终得以实施,并由修改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开始。
三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三胎,并不仅仅是生下来而已。整体来说三胎是应对我国已经身处其中的老龄化社会,而较家庭和个人而言,三胎可能是减轻或更加重一层的负担。
而从出生到成人,一系列的生育问题、教育措施、住房条件、婚姻观念、甚至是遗产继承等等一系列的相关措施都亟待完善。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对于部分家庭来说,如果不用考虑孩子的教育费用、婚姻花费、房产等大项支出,生育三胎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么对于屏幕前的您来说,会选择生育三胎吗?